首页 都市小说 1983小海岛,从养殖大户开始

第五百七十九章 截胡海蜇

   李多鱼有时候都觉得自己运气好过头了,海蜇品种有非常多,除了绵蜇、沙蜇外,

   还有斑点黄蜇、

   棒海蜇、

   麻蜇等。

   可偏偏就让他遇到了最贵的绵蜇,说实在的,其它的海蜇,李多鱼还真不一定看得上。

   哪怕排名第二的沙蜇,李多鱼也要思考一番,毕竟海蜇动不动就一两百斤,一条船装满的话,也装不了多少。

   所以很多渔民捕捞沙蜇时,都是在船上直接加工的,把那些不要的部份,直接丢到海里。

   可才开心一会,李多鱼就开始犯难了,因为水母的游泳能力非常弱,相比起游泳,它们更喜欢搭便车。

   只要把水母伞打开,就跟“风帆”一样,大海就会带它们到其它地方。

   所以水母一般不会在一个地方停留太长的时间。

   李多鱼低头看了会潮水,随后看向了东边,这个洋流是往浙省那边走的。

   现在要是不抓起来的话,感觉再过两天,这些绵蜇就要到隔壁省渔民的网具里了。

   李多鱼现在是真羡慕舟山群岛了,出门就有打不完的鱼,完全就是老天送饭吃。

   李多鱼哼了声:

   “不行,这钱必须要赚,怎么说也得给他截胡了,他们吃肉,我至少要把头汤给喝了。”

   李多鱼看了眼手表,发现时间还早,立马开船回到了担担岛,第一时间就去大伯家了。

   毕竟小象岛还是有点距离的,靠小船捕捞运输的话,效率太低了,根本就捞不了多少,必须要有能装货的大船来帮忙运。

   李多鱼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他们几个亲戚一起合资购买的那条钢质大拖船了。

   甲板够大,鱼舱也够大,一次性拉个几十吨完全不是问题,甚至还可以在船上进行简单的加工和分类,省去非常多的麻烦。

   李多鱼问道:

   “大伯母,我大伯这一趟去哪里啊。”

   正在洗衣服的张桂芬说道:“说是去钓带鱼,好像就在附近海域,不过已经七八天没回港了。”

   “这样啊。”

   李多鱼微微皱眉,现在确实是捕捞带鱼最好的时候,现在沿海的大船好像都去抓去了。

   要是最早那一艘木质渔船,还真不好联系,但换成这艘钢质大船后,通讯设备全都升级了。

   如果大伯他们的渔船没有跑太远的话,还是有办法联系上的。

   李多鱼回到自己那艘钓鱼船上,直接用船用电台跟海岸电台联系上了。

   “总台吗?”

   “您好,这里是闽东渔场指挥部无线电台岸台。”(本地人称总台。)

   “总台,你好,我是担担岛下沙村的村主任李多鱼。”

   “总台已经收到,请讲。”

   “能不能帮我广播一下,就是请担担岛的闽榕渔056听到消息后,立马回岛。”

   “没问题的,李主任,我们会立马进行广播,因为是频道广播,没法保证一定能联系上。”

   李多鱼回道:“感谢总台。”

   对方也很开心地回道:“我们台长说了,总台也非常感谢您去年给我们提供的详细海图。”

   听到这话后,李多鱼笑了笑,他提供的那些海图,确实帮到了不少人。

   没多久后。

   李多鱼的钓鱼船就收到了来自总台的无线信息。

   “这里是闽东渔场指挥部无线电台岸台,闽榕鱼056要是听到广播后,请立即回岛,担担岛下沙村的李多鱼主任,叫你们赶紧回岛。”

   在没有手机的年代,这是跟出海渔船联系的唯一方式。

   海岸电台对普通人来说很陌生,可对沿海渔民来说,是每天都要收听的频道。

   不单会预报天气。

   渔汛来的时候,甚至会直接通知,让渔船去捕鱼,而渔船在海上出问题的时候,渔民第一时间想到的也是求助总台。

   李多鱼家里那台进口的三用机,只要调频到总台的广播频道上,甚至都能听到他们的对讲内容。

   早在前几年,总台那边就已经公布了电话号码,如果没有李多鱼这样的船用电台,有急事的话,也是可以打电话到总台那边,让他们帮忙广播的。

   前不久,有个渔民在外海捕鱼时,闹急性阑尾炎,偏偏渔船发动机出现问题,还是及时联系了总台,这才获救的。

   还有个更离谱的,隔壁县的一个船老大的老婆生了男娃,她家里人高兴到打电话给总台,让总台告知船老大,他老婆生了男娃。

   本以为会被拒绝,可没想总台这边还是播报了,李多鱼到现在依旧还记得那句话。

   【闽宁渔045的李大富,你家媳妇生了,是个男孩,你家里人让你不要再抓鱼了,赶紧回去交罚款。】

   对渔民来说,海岸电台对他们来说是非常好的,有事真能帮忙的那种。

   不过还是有不方便的地方,几乎都是单方面联系的,对方能不能收到,那就只能看运气了。

   毕竟电台的广播距离有限,渔船超出了广播距离,那肯定是听不到广播信息的。

   在思考这些问题时,李多鱼突然茅塞顿开,想起了担担岛的通话问题。

   要是没记错的话,担担岛的有线电话至少还有十年以后,才有可能拉进来。

   既然有线不好搞的话,那可以搞无线啊,没记错的话,泉州那边就有很多电子小作坊。

   专门做那种大功率的无绳电话,好像叫什么“黑珍珠”来着、

   担担岛到七星湾这点距离,只要自己在山顶搞一个大一点的信号放大器。

   再组一套大功率的无绳电话,说不定还真可以完成担担岛到七星湾两地的免费无限通话。

   而在离担担岛挺远的一个地方,四面全都是茫茫大海,有一艘大船亮着灯光,正在用排钩正在钓带鱼。

   而他们用的鱼饵,就是那些卖不上价格的小管,甲板上有四五个人正在收排钩的鱼线,没拉一会,就有一条比不锈钢还要亮的带鱼被拉了上来。

   钓起来的带鱼品相最好,价格也卖得很高,而拖网捕捞的带鱼,一般都是进加工厂的,价格会低非常多。

   船老大李政天在渔船上,船用电台偶尔就发出呲呲呲的声音,然后出现一些断断续续的声音。

   可随着渔船离海岸越来越近,船长室的李政发突然听到了一条广播,整个人脸色骤变。

   因为陆地那边一般很少联系渔船的,每次联系肯定都是有大事,立马去船甲板那里找到了大哥。

   “不会是咱们家出什么事了吧。”

   李念天皱着眉头:“多鱼,就说这些吗,没有说其它的。”

   李念天回道:“那应该是有些话不好意思说出口,凭我对他的理解,真有急事的话,早就已经讲了,百分百是需要这条船去拉什么东西,但不好意思在广播频道上开口。”

   大哥这么一说。

   老三李政发也镇定了下来,并说道:“现在怎么办。”

   李念天皱眉思考了会,对着那些正在拉排钩的船员喊道:“这几条拉完,咱们就不钓了,准备一下,等会咱们马上就要回港了。”

   抽着旱烟二叔公很是不解:“今晚收获还可以的,这带鱼又大又肥,怎么就不钓了。”

   李念天赶紧解释道:

   “刚刚收到总台的广播,多鱼让我们快点回去,估计有更赚钱的生意。”

   闻言,几个船员全都愣了下,以前听广播时,有听到救援的、生孩子的。

   他们就老想着,哪一天,谁也能让总台找他们一下,没想今天还真收到了。

   听到要回港后,一个光着膀子的年轻人当场高兴到跳起来:“麻蛋的,终于可以回港了,内裤都快包浆了。”

   他爹忍不住拍了下他的头:“你自己不洗,你不包浆谁包浆。”

   陈亮摸着头,刚想说他爹两句,突然感觉手臂一疼,手里抓的那条带鱼,锋利的牙齿咬在了他的小臂上,当场就流血了。

   陈亮当场抓起带鱼狠狠摔在了甲板上,并骂道:“撒林内,居然敢咬我。”

   其余的船员全都笑了起来,他爹也很嫌弃:“抓鱼不专心,被咬也是活该。”

   海蜇只是路过这里。

   可想抓它的李多鱼想的可就很多了,不单需要组织捕捞的船队,还得考虑捕捞的网具。

   另外还得考虑加工这一块,毕竟他们这边并不是海蜇的主产地,加工厂是不愿意加工的。

   且他们对三矾加工法也不是很熟悉,他跟刘厂长关系是很好,但人家也不会为了让你赚钱,去为难自己的员工。

   李多鱼觉得,既然要做的话,那就干脆做到出口这个品质,到时候,要是本地销售不好的话。

   完全直接跟外贸局联系,让他们帮忙把这批货卖出去。

   刚好鳗鱼厂那边,七星湾那边,有很多养殖的水泥池空出来了,洗一洗,完全可以用来加工海蜇。

   说起来这事还挺急的,要想赚到这笔钱,就必须要速度快,海蜇的汛期非常短。

   一旦错过了,就只能到其它人的地盘去捕捞了,到时候,船队太大的话,说不定还真有可能干架。

   所以尽量在海蜇到达隔壁省前,多捕捞一些,说白了,也就是这两三天的时间。

   要是跑太远了,自己的船队跑去捕捞的话也不划算,贵的是加工完后的海蜇头和海蜇皮。

   而加工海蜇的话,就必须要用到大量的盐巴和明矾,还要一些用来装海蜇的塑料桶。

   这些事情,李多鱼不可能全都一个人做,不然等他把这些东西准备好后,海蜇都不知道跑哪里去了。

   李多鱼想来想去,还是觉得二哥最适合当采购,到时候,让小超跟他一起去。

   李多鱼来到二哥家后,没用温水泡脚的小胖墩,在床上嗷嗷叫着。

   “好疼、好痒。”

   李耀国也是一脸的心疼:“你不要抓,你叔都说了,抓了容易烂腿。”

   看到小胖墩这个样子,李多鱼也很是心疼,二哥家现在还是老房子,卫生条件并不是很好。

   房子又矮,天气热的话,确实相当的闷,李多鱼皱眉说道:“你要痒的话,到我家去住,我给你开空调。”

   听到“开空调”三个字,小胖墩双眼发光起来,直接从床上蹦了起来:“叔,真给我开空调啊。”

   李耀国生气道:

   “开什么空调,你在家里好好待着,开空调多耗电啊。”

   听到这话后,小胖墩瞬间有点失望,感觉脚又开始好痛好痒。

   李多鱼笑着说道:“没事,电器就是买来用的,要是为了省电不开空调的话,那还不如不买。”

   “刚好,我找你爹有点事,这两天你到我家去吹空调,顺便让你婶婶照顾你。”

   李浩然原本还挺开心的,但一想到婶婶,立马就皱起眉头来,虽说这学期结束后,婶婶就不是他班主任了,可不知道为啥,就还是特别的怕她。

   可一想到可以吹空调,李浩然经过一番剧烈思考斗争,笑着说道:“我去小叔家住,顺便陪小图图玩。”

   李耀国黑着脸:

   “你小子。”

   刚才听李多鱼找自己有事的样子,李耀国也非常的开心:“是不是养虾厂那边忙不过来,要我过去帮忙啊。”

   李多鱼摇头道:

   “是另外的事,二哥,你认识县供销社的吴社长吗?”

   李耀国点头:“认识,上次来我们岛的时候,我还跟他坐同一桌吃饭。”

   “那就好。”

   李多鱼当场就拿出了一张单子,并说道:“等会,你跟小超开船去县供销社,帮公司采购一批货物回来,就说是闽龙公司要买的。”

   李耀国接过单子,看着上面要购买的物品后,眉头拧了起来。

   【

   食用盐:一吨。

   明矾:五百斤。

   带盖密封大塑料桶:500个。

   】

   李耀国忍不住好奇道:“你买这些东西,打算做什么啊?”

   李多鱼明说道:

   “准备加工海蜇,赚点钱。”

   李耀国愣了下:“海蜇能挣到钱吗,这玩意咱们海边人都不愿意吃。”

   李多鱼笑了笑,海边人不愿意吃,不代表其它地方的人不愿意吃啊。

   李多鱼说道:“这玩意岛国人可喜欢了,品质搞好了,还可以弄出口。”

   李耀国看着单子,再次说道:“食用盐和明矾应该是可以搞到的,这个塑料桶很贵,有点难搞啊。”

   二哥这么一说,李多鱼这才意识到,这个年代塑料行业并没有特别发达,所以塑料桶还是很贵的。

   大家买东西考虑的可多了,比如罐头吃完后,玻璃瓶是不会丢的,一般会拿来腌制各种小东西,或者装盐巴和味精。

   塑料桶的用处就更大了,不单可以当水桶,还能用来装各种东西。

   李多鱼接着说道:

   “吴社长那边要是没有的话,你就直接跑一趟榕城塑料厂,那个盐巴和明矾得快一点,凌晨那会可能就要用。”

   见李多鱼这么着急,李耀国看了眼小胖墩:“去你婶婶家吧,别给你婶婶添麻烦知道没有。”

   李浩然开心到跳起来:

   “可以吹空调了,爹,你去县城的话,顺便给我买个西瓜回来呗。”(本章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