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小说 宝瞳

第九十二章汉玉

宝瞳 东人 1756 2024-12-20 06:41

  不用李老吩咐,吴妈已经快步走了出去。

  “吴妈,老爷子在里面吗?”

  一个年轻的声音从外面传来。

  “在,老爷子正在客厅。”

  吴妈的语气中带着热络,显然来的也是熟人。

  “那好,我手里拿着东西,就先进去了,麻烦吴妈你关门。”

  “行,快进去吧。”

  很快一个身穿橘红色短袖衬衫,下身一条深色西裤,脚下穿着一双棕色皮鞋的年轻人迈步走了进来。

  其人面容消瘦,下巴上留着一撮小胡子,脸上带着一丝玩世不恭的笑意,让人印象深刻。

  “呵呵,老爷子好久不见,小子给您见礼了。这是我特意给您买的一盆长寿花,还望您老笑纳啊。”

  进门后,年轻人快速扫了眼刘东,随即弯腰行礼,把自己带来的红色长寿花捧到了前面。

  “呵呵,东西我收下了,不过这次你小子这么乖觉,是不是又有什么东西需要我给你鉴定啊?”李老笑眯眯问道。

  “嘿嘿,还是您老了解我。”

  把花放到一边后,从口袋里掏出一块红色布包。

  “这次在外面淘了块不错的玉佩,还请您老给做个鉴定。”

  老爷子点了点头,伸手一指。

  “这是刘东,是做雕刻的,手艺很不错。”

  听完他的话,年轻人脸上露出一缕惊讶。

  他跟李老认识也不是一天两天,很清楚老人的脾性。

  身为鉴定大家,能让他说一句不差,那水平肯定高的很。

  尤其对方还这么年轻。

  主动上前,把手伸过来。

  “李云聪,日后我有好料子求到兄弟你身上,可不要拒之门外啊。”

  “开门做生意当然没有拒客的道理,尤其像李兄这样的大客户。”

  两人握了握手,相视一笑,都感觉对方很对自己脾气。

  看在压力,老爷子满意一笑。

  “既然都到了,我们就走吧。”

  “李老,我的玉佩啊,您还没鉴定呢。”

  听到他的话,李云聪连忙道。

  “这人老了,总是忘事。”

  拍了拍自己额头,右手伸出。

  “给我吧。”

  李云聪满脸期待的递了过去。

  “汉八刀……。”

  掀开红布一看,老爷子一下来了兴趣。

  好奇之下,刘东也走了过去。

  红色软布中放着一块龙佩。

  线条极为简练,寥寥几刀便刻画出了一个半弯的龙形,而且龙身上还阴刻着大小相同的鳞片状纹饰,在龙形的背部,也就是玉佩挂扣的地方则是一条相对较小的螭龙。

  整块玉佩是典型的汉代玉佩的样式,简约大方,线条流畅,形象生动。

  确实是汉八刀无疑。

  身为玉雕师,他也会汉八刀的雕刻技法。

  只是还做不到大巧若拙,形象生动的境界。

  而且,更为难得的是这块玉佩,除了本身拥有的青白色外,居然有黄、褐、黑三种沁色。

  一般来说古玉上的沁色,是因为玉器长期埋在土中,通过本身微量元素与土中物质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颜色变化。

  由于埋藏地域的土中所含物质不同,埋藏时间长短不同,所以使得玉器上的沁色也不尽相同,从而呈现出千变万化的颜色。清代的陈原心在《玉纪》中,对玉器的沁色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其中有这样一段

  记载:“诸色受沁之源难以深考,总名之曰十三彩”。

  一般来说,我国的北方土壤多呈碱性,玉器沁色多为黄色土沁,南方土壤湿润呈酸性,玉器上的沁色则多为白色水沁。

  墓中出土的古玉其蓝青色的沁多为衣料的颜色,褐色多为铁器的颜色,黑色多为墓中汞沾染的颜色。

  风格再加上沁色,刘东判断这是一块真正的汉代古玉。

  有了结果后,催动舍利元光。

  刹那间。

  一层薄薄的红色光芒从玉佩上绽放开来。

  虽然比不上昨天的薛稷的《瑞鹤图》,但也是货真价实的汉代玉佩。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