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幻小说 晋末长剑

第1446章 龟币

晋末长剑 孤独麦客 5997 2025-07-24 17:24

  第1446章 龟币

  年前最后几天,朔方及草原胡部首领齐齐入勤,献上了不少礼物。

  北路军其实没抢到太多东西。原因也很简单,他们穷,部落里值钱的也就一些从过路商人手里收的孝敬罢了,多为异域奇物,如何变现是个问题。

  况且走草原的商人并不太多,这年头最热门的路线还是疏勒、于、鄯善(楼兰)这条道。

  所以,他们抢的大多是牲畜,另有部分绢帛、金银,这些都自己收下了,不好变现的艺术品、工艺品之类就拿来送礼。

  邵勋不以为意,回赐他们绢帛、香料、蔗糖。

  打仗最勇猛的拓跋部更是得到了高句丽送来的昆布作为赏赐,并荫拓跋克辅之子拓跋奉天为正八品桑梓苑丞。

  赏赐一下,众胡咸服。

  打仗勇猛、有功,就有赏赐,就有官做,那么下一次自己也可试一试。

  只要今上还在,断不会错的。

  送走这一批人后,邵勋又召见了高句丽王弟高武,并让周氏、于氏婆媳与其相见。

  高武这厮几乎快成「出差达人」了,一年到头没别的事,就是跑来中原索回其母。

  太子邵瑾曾经私下里劝谏,将周氏放还,于氏留下倒没什么,但被部勋拒绝了。

  太子也不敢再劝。

  父亲不是从祖辈那里继承来的江山,而是自己打下来的,惹恼了他,他真的敢做一些事情。

  于是乎,高武只能扫兴离开。

  邵勋真正花时间见的是赵王府文学李兆。此人乃灵洲令李从弟,出身江夏李氏,之前一直长安,这次奉命入觐,带来了十五枚银币。

  邵勋暗道一声臭小子,这才儿个月,就把银币弄出来,看样子大半心思在搞经济上面。

  「此为新币五种样式,各铸三枚,请陛下一观。」李兆将十五枚银币恭敬献上,说道。

  邵勋让人把五色银币铺在案儿上,仔细看看。

  银币制作工艺是一样的,有点粗糙,也不是很圆,便是混入了其他金属,比如铜、锡,作用也很有限。

  邵勋拿在手里掂了掂,重量在五六克的样子,其实很小。

  如果在中原,这枚银币大概能值大几百钱、上千钱的样子,但西域远远值不了那么多,当地的银和铜都比中原便宜,但银便宜得更多。

  这就是不同区域贵金属比价不同了,存在套利空间。

  但别说中古时代了,便是一千年后,这种套利空间依然存在,并不妨碍很多国家铸造法币,也没对各国造成多么恶劣的影响。

  其一是政府打击,其二是成本问题,其三是一般人没那个能量套利,只有荷兰东印度公司这种大型殖民贸易集团,通过海运的形式,大批量运输才能牟取暴利一一事实上人家在日本套取的铜拉回去也不是铸市的,而是给参加三十年战争的各方铸造大炮,盖因彼时只有英格兰喜欢铸造铁炮,其他国家更喜欢用铜合金铸造火炮。

  拿高昌的银到中原来套购铜,不走量赚头不大,走量的话面临陆路运输的成本问题,同时路上也有查扣风险,真不是一般人能搞的。

  当然,套购行为肯定会存在,甚至之前就已经存在了,比如西域胡商用白银在中原换成铜钱,然后到西域再换回银,但这都是做生意之余顺手为之,并非刻意这么做,赚头也不大,完全可以接受。

  邵勋最后圈定了两种,其一有很抽象的天山图案,其二是Q版乌龟,样式都很雷人。

  他仔细比较了下后,最后点了点龟币,道:「便这一种了,其余四种皆销毁弃用。」

  「遵命。」李兆应道。

  天子之意,并非只销毁面前的这些银币,而是连高昌做的铸币版子都一并销毁。从今往后,高昌就要开始自铸龟币了。

  「龙币、龟币及铜钱,皆为大梁朝官制钱币,朕谓之‘法币’。」邵勋说道:「譬如那龙币,重四两。四两龙币是法币,可以通行全国,四两重的朱提银并非法币,不可用来缴税,不可拿来货殖等等。」

  「诚然,朕这么说,很多人不以为然。两个商家买卖,一家拿出成块的银砖,另一家多半会认。但你们要知道,法币是法币,白银是白银,不可一概而论。这个道理,就连波斯人,粟特人,贵霜人,大秦人都明白,你们不要不以为然。」

  邵勋说了一通后,问道:「高昌收到那批存银了吧?

  1

  「龟兹矿坑存银,有六千七百四十两,已然收到。」李兆答道。

  「够高昌用了。」邵勋大手一挥,道:「可全数铸成银币,存铜铸成铜钱,

  小心往外出,别一下子弄得物价腾贵,百姓怨声载道。」

  「殿下说一一」李兆看了邵勋一眼,道:「令百姓以旧钱换新钱,便不会有大碍。」

  邵勋唔了一声,道:「怕是换不完。」

  他曾经仔细思考过一个社会需要多少货币。

  此时他不清楚,但后世16、17世纪英国人有过调查统计,答案是当时需要全社会财富的六分之一。

  另外,当时英国佬还有个结论:货币流通越快,需要的货币数量越少,货币流通越慢,需要的数量就越多,当商业活跃度降到最低时,便需要政府不断注入新货币,以维持社会经济不崩溃。

  如今是古代农业社会,老百姓习惯以物易物,但也有日渐兴盛的商业行为,

  具体需要多少货币,邵勋弄不清楚,这也不是现有条件下能搞得清楚的事情。

  不过多年来他注意观察洛汴粮价,斗米最贱时十余钱,贵时数十钱、一百钱,这既有粮食供给原因,也有货币原因。

  这个振幅其实不算大了。

  唐高宗时期,有一年大丰收,斗米降至三钱,而那一年还爆发了钱荒。这种极端价格显然是不正常的,但满朝文武却上表章恭贺,以为盛世,理由便是一斗米的价钱从来没这么便宜过。

  这或许有道理,因为粮食确实丰收了,但以前也有丰收,可没便宜到这种程度。

  以物易物的农业社会,老百姓并不是一点不用铜钱。事实上唐代租庸调之外是有一部分现金税收的,而且去集市买东西,不可能次次以物易物,布匹绢帛也不是每个人都收,总体算下来,一户百姓每年现金支出二百余文总是有的。

  斗米三钱,其实就是严重的通货紧缩,对经济的伤害很大,至少农民是亏了。

  这和明朝张居正改革后的北方一样,市面上货币供给严重匮乏,通货紧缩严重,而老百姓还得想办法筹集白银交税,属实被坑惨了。

  大梁朝粮价振幅相对较小,邵勋想了想,虚拟货币(龙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解放出了大量铜钱,而它们以前是被商人占用的。

  高昌具体需要多少货币,这就要念柳自己去摸索了。

  不出意外的话,高昌国应该会逐年通货膨胀,但如果念柳多派人手,严厉打击用银盘、银瓶、银碗之类交易的现象,一步步强化法市地位的话,还是能稍稍抑制一些的。

  说白了,法币是政府调控的工具。

  理论上来说,哪怕外界一夜之间输入高昌百万两白银,只要没铸成法币投入市场,那这百万两白银就不是货币,对物价造不成大的影响一一当然,也只是理论上而言,实际上就要看你的手段了。

  简而言之,没有法币,就没有经济主权,你的「中央银行」就不掌控在自己手里。

  想到这里,邵勋让人取来纸笔,给念柳写信,谈了一些自己的建议。

  写完之后,让秘书郎王羲之誉抄一份,收录存档。

  他和念柳在金融、经济方面的书信往来,都会存档收录,多了以后,可整理为书籍。后人若有兴趣,大可取档阅览。

  「将这封信带给念柳。」邵勋说道:「明年正月中,朕会下旨,封建高昌,

  辖高昌、伊吾二郡,兼督车师后国。」

  「敢问陛下,伊吾郡治何处,辖几县?」李兆收下信后,问道。

  「念柳不是在伊吾、柔远、安民三成安置了两千世兵吗?」邵勋说道:「三成皆升为县,治伊吾,并高昌四县,一体封给我儿。车师后国境内的金满、蒲类二镇,各置一千兵,自中原招募,待稳定之后,再升格为县。」

  「臣知矣。」李兆心下暗喜。

  看天子这意思,早晚罢废车师后国,变成高昌国辖下的一个郡。如此一来,

  高昌国当有五万余人,当世兵们纷纷成家,官员再搬迁一部分家人过去之后,兴许能有六七万户口。

  在西域,这不是什么小国了,至少比焉耆强,和于阗差不多,好生经营一番的话,他们的子孙后代也能过得更好。

  示意李兆退下后,邵勋坐了一会,然后来到了一墙之隔的偏殿内。

  裴灵雁正在写写画画,见邵勋进来了,道:「累吗?」

  邵勋坐到她身旁,道:「做事哪能嫌累?」

  「何时回洛阳?」

  「还得等等。」邵勋说道:「我已令银枪左营西调。明年开春后,府兵诸部还会抽调万人西行,还得转运一些粮草。我不在此坐镇,事情便不会那么顺利。」

  「别累着了。」

  「过年了,便是想累也累不起来。」邵勋说道:「正旦过后就重上骊山,继续当那荒淫无道的昏君。」

  裴灵雁用略带责备的目光看了邵勋一眼。

  邵勋哈哈一笑,陪看坐了一会后,又回到了正殿,给太子写信。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