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小说 1979黄金时代

第1288章 主旋律商业片

1979黄金时代 睡觉会变白 4764 2025-09-17 09:31

  第1288章 主旋律商业片

  由于陈奇的搅合,《东方时空》的启动要比历史上提前几个月。

  央视采访部的副主任孙玉胜,牵头筹备栏目。

  不过他觉得这名不太好,正跟杨威光较劲:「台长!我觉得《东方时空》差点,《新太阳60

  分》多棒啊!节目是早上播出,用希腊哲学家的名言‘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再恰当不过了。」

  杨威光考虑的更周全,道:「《东方时空》名字挺好,就这么定了!台里给你20万启动资金,

  你要在新年前拿个章程出来,明年初争取开播。」

  他没提陈奇冠名的事儿,那样就没动力了。

  只给20万,让手下人先千着。

  「好吧!」

  孙玉胜得服从,抹身出了办公室,马上找来四个年轻人,分别是:时间(人名)、陈、张海潮、王坚平。

  他们都是60后,八十年代进入央视始终没啥机会,被孙玉胜叫来担任《东方时空》四个子版块的制作人,都很激动,能施展拳脚了。

  四个子版块定为《东方之子》《东方时空·金曲榜》《生活空间》《焦点时刻》。

  「台里每人都有自己的岗位,我们是新栏目,得找新人。你们发动人脉,找找亲朋好友、有识之士,汇聚一堂共商大计。」

  「是调动么?」

  「给编制么?」

  「解决户口么?」

  「解决个屁!」

  哦,四人明白了,就是用理想啊、激情啊、青春啊,忽悠呗。

  于是纷纷行动。

  时间是北京广播学院毕业的,后来改名叫中国传媒大学了。他马上想起自己有个同学,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当记者了,立刻给对方打电话。

  「喂?老崔!」

  「我这筹备个新节目,缺人手,你来帮帮忙?」

  「不是调动,客串一下策划—-你别废话了,赶紧过来,这节目好啊,你过这村没这店了!”

  约莫半天后,时间的同学来了。

  长相略丑,嘴有点歪,他叫崔勇元。

  后世很多人都没看过他主持节目,而是通过他身上各种争议「抑郁」「转基因」「举报娱乐圈偷税漏税」等等了解的一一崔勇元现在很少公开露面了,隐居生活,在网上卖卖字。

  时间负责的是《东方之子》,介绍道:「这是一档访谈节目,我们绝不说套话,要带着戳穿对方的目的去提问,把对方的洋葱皮全都剥下来。」

  「哎呦,这个好这个好!」

  「你们缺人是吧?我给你找个帮手。」

  于是崔勇元也摇人,自己的师弟,在《中国广播报》工作的白彦松。因为「不会吧?不会吧?

  」被骂。

  主持人,只被骂两句,那算轻的。

  而其余人也呼朋唤友,很快聚集了一队人马。

  除了四个制片人,像编导、摄像都是没有户口、没有编制、没有暂住证的三无人员,全是临时工。

  陈奇与杨威光达成了战略合作,在央视鸡飞狗跳的时候,他则筹建报社。

  东方集团是国企,国企不能以自己的名义办报,他直接找了市政府宣传口下面的北京日报社,

  因为报纸以京城为大本营,必然要与市里合作。

  得了大领导的支持,一路绿灯。

  具体构架为:

  宣传部派一位老同志担任社长,把握大方向,协调各方事务。

  陈奇出资、出管理团队,负责报纸的具体经营、发行、广告等等。北京日报社出资质、出基础采编团队,另招新人。

  总编辑外聘。

  报名定为《京华都市报》。

  无论电视节目还是报纸,筹备工作都很漫长,并非一时半会就能搞定的。

  田部长已经来了消息,要在12月份召开会议,正式出台关于电影改革的文件。陈奇自然要参加,不过此刻,他正在家里看录像带。

  「谁也不能战胜我的信仰!」

  「我可以去死,但我绝不会出卖我的战士!」

  「张开!」

  「撬开他的嘴!张开!张开!」

  遭受严刑拷打的秋掌柜咬舌自尽,审讯室乱作一团,余则成脸上带着震惊、痛惜和隐忍,吴站长缓缓起身,系好了自己的风纪扣吴站长年轻时也是个热血青年,后来就只爱斯蒂庞克和玉座金佛了。

  这正是《潜伏》的第十集。

  这部剧已经拍完了,正在做后期,在陈奇的要求下先做十集出来,录好带子。同样,《北京人在纽约》《我爱我家》也先出了十集。

  另有《新龙门客栈》《精武英雄》《黄飞鸿》《唐人街探案》四部电影。

  他一集一集的亲自过审,看的也很累,把《潜伏》《精武英雄》的带子打包装好,打电话叫梁晓生过来,道:「老梁,你跑一趟,就说还得请领导亲自过目,指导我们工作。」

  「嗯,我懂的。」

  梁晓生走了。

  陈奇坤了个懒腰,伏案写着一些东西。

  90年代是国产片的最低谷,上头的要求是:唱响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拍雅俗共赏寓教于乐的作品。

  雅俗共赏寓教于乐,这八个字听着轻松,实则是最难的。我们直接以最高标准去要求,别说当时的环境,就是几十年后,能做到的也没几部。

  当时传统的主旋律片,完全吸引不了90年代的观众。之所以票房都不错,那是因为有单位包场陈奇现在要搞主旋律商业片,但也不会舍弃传统的主旋律片,它有存在的意义。在某些题材上就是不能商业化,就得传统那么拍。

  比如《横空出世》,比如人物传记《孔繁森》《焦裕禄》这些所谓类型多样化,在陈奇眼里根本不算事。如果他铁了心暴兵,调动一切资源,一年弄出几十部水准之上的片子不成问题。

  他现在要跟领导推广「主旋律商业片」,先让领导看看。

  夜晚。

  作为领导自然工作繁忙,好不容易能休息一会。外面天冷没法散步,在办公室里来回溜达,他有两大爱好,京剧和桥牌。

  正琢磨着听会戏,还是找人打会桥牌,忽地警见一包东西,奇怪道:「这是什么?」

  「哦,这就是白天东方集团送来的样片,说把握不准,请您指导工作。」秘书道。

  「这么多带子?」

  「有电视剧也有电影。」

  领导点点头,秘书白天汇报过,不是什么重要事险些忘了,笑道:「正好有时间,你把年轻同志都叫来,我们一起看看。」

  不一会,来了一些年轻人。

  这一看可不得了喽!

  (有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