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小说 诸天影视:我只为求生

第二十五章 儿臣不急,可以再等等

  等曹和平在府中收拾了一番,便穿戴着新的头冠去了宫里,在路上打开自己的面板,又积攒了不少积分,现在积分累计38500分,激活点数38点。

  要是梁帝敢在宫城动手,那只能是儿臣不孝,请父皇飞升了,恰在此时梁帝正在东暖阁批阅奏章,听到内侍通传之后,手中的笔晃动了一下。

  “宣。”

  “儿臣,参见父皇。”

  但是梁帝并没有抬头,也没有说话,只是继续看着奏章,完全没有让曹和平起来的意思,大概过了半个多时辰之后,才丢下手中的笔。

  “哦,平身吧,等急了吧?”

  曹和平心中暗忖,一本奏折看半个时辰,真是能演啊,你是问我今天等的急不急,还是关于上位这事急不急啊?

  “回禀父皇,儿臣不急,可以再等等。”

  “不急就好,赐座。”

  “多谢父皇。”

  “灭楚之战打的很好,南楚一直都是大梁的心腹大患,百年来咱们大梁和南楚从没有停过战争,如今南楚被你覆灭,历代先帝与朕与有荣焉。”

  “父皇谬赞了,儿臣是皇室中人,自当为大梁除去后患,能有如今灭楚的局面,全仰仗父皇鼎力支持,儿臣不敢居功。”

  “哦,你是怎么想这个事情的?”

  “的的确确是这么想的。

  儿臣此来是向父皇请罪的,不瞒父皇说,南楚使团是儿臣诛杀的,只为挑起两国纷争,创造最佳的动手时机。”

  “哼,你还觉得你有罪?”

  “儿臣知罪,不过儿臣还望父皇念在楚国覆灭的份上,不予追究。”

  “好了,起来吧,如今你的功绩,除却太祖、太宗无人能及,朕比起你来,也是有所不如,接下来你想做什么呢?”

  “儿臣不敢居功,父皇受命于危难之际,平五王之乱、灭滑族之祸、整顿朝纲吏治,使得大梁境内政通人和。

  覆灭南楚不过是受父皇荫萌庇佑,才有今日之战果,若以功绩论,父皇武治可超太祖,文治可比太宗,儿臣不过是侥幸之辈罢了。”

  “朕想知道,你究竟要做什么?”

  “儿臣以为一个国家想要强大,必须要有幅员辽阔的土地,所以儿臣想为大梁,为父皇开疆拓土。”

  “那你可知好战必亡的道理?”

  “儿臣知道,但是儿臣更知道忘战必危。”

  “看来这些年,你也是学了一点东西的,那你说说想怎么为朕开疆拓土,可有什么详细的计划吗?”

  “儿臣想请父皇看一件东西,请父皇允准。”

  “一件东西?

  你呈上来吧。”

  “儿臣遵旨。”

  说罢,曹和平从袖口里拿出一张绢布,上面是一张地图,不但有大梁的,还有北燕、大渝、西历、缅夷诸邦,更有这些地方之外的土地轮廓。

  高湛接过地图,转交给梁帝。

  当他打开地图之后,看着画工精细的地图,多少有些吃惊,但是做为一个帝王对土地渴望的念头,让他不由自主的低头仔细观看。

  足足等了一炷香的时间。

  “你这舆图从何而来?”

  “回禀父皇,儿臣这些年一直派人游走各地,甚至不惜派人驾船出海,就是为了知道这些地形地貌,历经三年方才成图。”

  “难怪你从来不参与朝政,原来一直在谋划这件事。”

  “父皇,儿臣知道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道理,太子皇兄和五皇兄的朝堂争斗儿臣不愿为之,反倒是不如把视线放在国境之外。

  如果大梁的国土足够辽阔,想必诸位皇兄应该不会再争这一隅之地吧,儿臣此次力主攻打南楚,便是想为父皇分忧。”

  “为朕分忧?

  朕看你是翅膀硬了,肆意妄为。

  治大国如烹小鲜,岂能如同你这般肆意攻打别国,难道你就不怕别国联合起来攻打大梁,让大梁陷入绝境之中?”

  “父皇,儿臣考虑过,此次攻打南楚,儿臣准备了四年,只为让大梁再无后顾之忧,而且下一步的计划,儿臣并不打算攻打西历、大渝、北燕诸国。

  而是把目标放在了缅夷诸邦,从云贵向南,翻过高山便是大片的平原,有一年能三熟的稻米,而且小国林立,大的不过三两百万的人口。

  若是能将此处并入大梁国土,收其民、敛其财,大梁定能国力翻倍,兵马也能得到锻炼,此时再攻伐北方三国,易如反掌。

  儿臣希望大梁的荣光,照耀整个大陆,让天下臣服。”

  梁帝并没有回话,而是从御案之后站起身,走了几步,又返回去看地图,然后再走出来,站到曹和平的眼前。

  “你不想当太子?”

  “儿臣不想?”

  “难道你想当皇帝?”

  “儿臣想过,但是儿臣的能力,不足以平息朝堂诸般争端,不过有几分蛮力,可为父皇之前驱,为大梁开疆拓土之先锋。”

  “真心话?”

  “真心话。”

  梁帝突然哈哈大笑,一直笑个不停,眼泪都快出来了。

  “真心话。

  哈哈,哈哈。。。

  景瑜啊,朕这几个儿子

  当中,当属你最为真诚,从小到大都是如此,可是咱们皇室中人,什么话都能说,唯独不能说真心话。

  这句话,你一定要牢牢记住。”

  “儿臣谨记父皇教诲。”

  “起来吧,你之所请,朕答应了。”

  “多谢父皇成全。”

  “夜秦国的事情做的不错,不过做的不够圆满,再怎么说夜秦国主也是你舅舅,血脉总是要留下一条的。

  不过不用惊慌,朕已经帮你找了一个表弟了,打算封他为安乐公,以后就留在金陵,算是给你母妃一个念想吧。

  只是朕有一事不明,江左盟不过是一个江湖帮派,即便是梅长苏入金陵辅佐景琰争夺大位,也不至于此啊。”

  “还请父皇屏退左右。”

  “哦。”

  梁帝左右看了一眼,高湛赶紧带着侍从出了东暖阁,并且牢牢守住门口,曹和平见状,才向梁帝行了一礼。

  “江左盟乃是赤焰军余孽,其实即便他们是赤焰余孽也没有什么,但是他们不该将江左十四州当成自家地盘,形同割据之势,死有余辜。

  另外,儿臣知道梅长苏为赤焰军中之人,也早就料定他会辅佐七皇兄,儿臣既希望他能帮助七皇兄,铲除四皇兄和五皇兄的势力,但是又不希望七皇兄太强。

  其次,七皇兄性情直率,长年在军中效力,不过对当年一事心中一直不忿,所以父皇一直磨炼他的脾性,若是儿臣攻打南楚失利。

  四皇兄和五皇兄相斗太过,而伤了国之根本,七皇兄也是个不错的人选,对大梁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所以你没有杀梅长苏?”

  “正是,他为七皇兄所用,也就是为大梁所用,说实话四皇兄和五皇兄这些年的争斗,让大梁朝局不稳,若有七皇兄横空出世,也能为大梁绵延多一分保障。”

  “朕以为你很像朕,没想到你比朕洒脱,当年祈王旧案,朕猜想你是从谢玉口中得知的吧,若是你,当如何选择?”

  这事也只能谢玉扛着了。

  “谢玉确实是死在儿臣的手上,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儿臣知道了一些当年的事情,当年他与夏江合谋,制造了赤焰逆案,一切的事情,都因此而起。

  梅长苏和七皇兄想要借助铲除谢玉的同时,为当年的逆案翻案,谢玉可杀,但翻案不行,至少现在不行,故而儿臣杀了他,以绝后患。”

  “那你为何不杀夏江?”

  “不是不杀,而是时候未到,悬镜司服侍历代君王,大梁成为天下之主的时候,自然容不得这样的污垢存在,皇权不可辱。”

  看着杀气腾腾的曹和平,梁帝嗤笑了一声。

  “不愧是朕的儿子,将野心说的大义凛然,这样也好,朕的江山社稷交在你的手上,也算是妥帖。

  你打算如何处理你的几个皇兄?”

  “未来大梁之大,将无法估量,总要有值得信任的人镇守,几位皇兄自然是首选,总不能便宜了别家。”

  “你不怕他们造反?”

  “不怕,这天下有德之人居之,若几位皇兄真有此能力,儿臣让与他们又何妨,总归是大梁皇室血脉。”

  “那你今天把一切都说了,又打算如何对待朕呢?”

  “灭南楚不过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未来还有很多事情要面对,儿臣年岁还小,正是需要磨练一番的时候,大梁离不开父皇。”

  “你将天下视为棋盘,所有人都视为棋子,包括朕在内,如此轻慢君王,不要忘记了这皇城可是有御林军、禁军护卫。

  朕能杀祈王,自然也能杀你。

  你不怕吗?”

  “儿臣怕,但是父皇必不忍心,开疆拓土乃是任何帝王都无法拒绝的诱惑,而且儿臣是父皇的儿子。

  儿臣也不是大皇兄,他希望通过整顿朝堂让大梁兴盛,这个想法太过幼稚,水至清则无鱼,每一次改革都是利益的重新分配。

  既得利益者这一方,绝对不会容忍这种情况发生,多少世家豪门皆是得利之人,便是没有夏江、谢玉之流,也会遇到其他的麻烦。

  不是父皇要杀他,而是这满朝文武要杀他,这天下的世家豪门要杀他,这与父皇何干,儿臣相信父皇从未想过要他性命。”

  “是啊,若是祈王也能有你这般看的通透,他也不会落入别人的奸计,朕这十几年也不会内心难安。”

  “若是你得了天下,你又当如何?”

  “所谓欲取之,必先予之,偌大的南楚应该可以让他们安心,将来还会有源源不断的好处送上,儿臣自然也能扶植一些起来。

  到那时,新老交替之际,自然不用儿臣动手,便会有人帮助儿臣处理这些冥顽不灵之人,天下之变,当徐徐图之。”

  “你想的很是周全,若是朕不答应你呢?”

  曹和平笑了笑,没有说回话,梁帝慢慢的走到自己的位置上坐下,看着站在殿内的曹和平,等了好大一会。

  “罢了,罢了,朕也老了。

  明日朕会下旨意,将岳阳、九江、黄山、余杭大营的兵马之中的黄山、余杭大营,调往南境南宁大营,岳阳、九江大营调往南境曲靖大营,归你统辖调派。

  你还有什么

  想做的?”

  “回禀父皇,儿臣在吉安州与柳国公见面的时候,他把他的孙女柳如烟许配给了儿臣,还望父皇成全。”

  “准了,明日朕就赐婚。”

  “多谢父皇,儿臣打算等明年开春,便挥兵南下,这段时间儿臣也有些劳累,打算见过母妃之后,便封门闭府不见外客了。”

  “也好,你在战场上走一遭,懂事了不少,去见见你的母妃吧,若是没有要事,就不必进宫来了,省得徒增麻烦。”

  “多谢父皇。”

  “去吧。”

  等曹和平走了之后,梁帝拿起笔放下,又拿起来,长叹了一声,又将手中的笔随手甩在桌子上,看着高湛来了一句。

  “你说蜀王究竟是怎么想的?”

  “蜀王殿下行事略微异于常人,奴婢不敢妄加猜测。”

  “哼,你们一个个的都不敢说吗,这几个月朝堂之上从一片喊打喊杀,到如今的歌功颂德,还有你们不敢说的话吗?

  恐怕有些人,恨不能立刻将他扶上皇位,挣得一个从龙之功,朕这个九皇子,朕也有点看不懂他了。

  当年朕为了江山社稷,不得不做了很多事情,是有些对不起景禹、景宣、景桓和景琰他们的,现如今这景瑜这翅膀硬了,朕恐怕也不在他的眼里。”

  “当年的事情,老奴知道都是陛下不得已而为之,也都是为了大梁朝廷,如今蜀王殿下胸有韬略,乃是大梁之幸。”

  “哼,大梁之幸,不过是有持无恐罢了。

  算了,由他去吧,太子昏庸无能、誉王气量狭小、靖王不知变通,唯有蜀王知朕心意,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如今他手中握有大军数十万,手中又有蜀香阁的财力支持,自身武力天下少有,如同泰山压顶一般的大势,谁都无法逆转。

  朕只希望他能将大梁,铸就成千秋万代的皇朝,也不枉朕扶他走上一程,这天下真是太大了,大到他居然看不上大梁,朕心足矣。”

  “陛下圣明。”

  “哼,圣明。

  若朕真的圣明,朕此刻心中便不应该有不甘,当年朕何尝不是胸怀四海,奈何天命如此,时也命也。

  罢了,罢了,朕这江山早晚都要传下去的,不过如今这朝堂确实需要整饬一番了,总不能让他坏了名声,还是让朕担着吧。”

  -----------------

  曹和平到了永安宫,见到安妃之后。

  “儿臣参见母妃。”

  “起来吧,几个月不见,你黑了不少,想必在外面吃的不好、住的也不好,你且等着,母妃给你做好吃的去。”

  “母妃,不用麻烦,儿臣不饿,舅舅的事情。。。”

  “不要再说这件事了,你父皇给我说过了,景瑜,母妃不怪你,生在帝王之家,坐享荣华富贵不假,到了付出的时候,就不能有半点的犹豫。

  母妃不知道陛下跟你是如何谈的,但是你不要轻易的相信任何人,也包括陛下,景瑜,其实母妃是真的希望你能平平安安过一生,远离这些争权夺利的事情。”

  “母妃,儿臣心里也很愧疚,但是儿臣一定会孝顺您的。

  其实父皇的心思儿臣明白,他只是做了当下最好的选择,如今他年事已高,看着平定天下的曙光就在眼前,他不会放弃的。

  而且儿臣现在也不是谁都能拿捏的,儿臣之所以敢回来,就是笃定他不会跟儿臣赌这一局的,至于将来的事情,儿臣也能预料得到。

  不过是他的一厢情愿罢了,如今他都奈何不了儿臣,再过几年,儿臣只会更强,儿臣之所以如此,也只不过是希望他能代儿臣整饬朝堂,儿臣少一些绊脚石罢了。

  这天下,儿臣定要尽归吾手。”

  安妃看着斗志昂扬的曹和平,脸上也只是无奈和担忧,二人又说了一会话,曹和平便起身告辞,出宫而去。

  就在回府之后,穆霓凰很快赶了过来。

  “殿下,陛下如何说?”

  “霓凰莫要担忧,一切都在意料之中,不过陛下的反应多少还是有些出乎意料,没想到他是全盘退让,看来他真是老了,不过这样也好。

  明日陛下会降旨意,调余杭、黄山、九江、岳阳大营的兵马,南下曲靖和南宁驻防,开春之后,便全线进攻缅夷诸邦。

  真到那片土地到手之后,就是大梁君临天下的时候。”

  “你不担心誉王、太子和靖王那边吗?”

  “担心还是有的,希望他们能安分一点,若是耽误了本王的计划,少不得要请他们委屈委屈了,毕竟都是手足兄弟,骨肉亲情啊。”

  就在二人说话的时候,高斌声音响起。

  “启禀殿下,梅府差人送来拜帖,请殿下明示。”

  “梅长苏?

  拿进来吧。”

  看着拜帖的意思是梅长苏要来蜀王府拜会,曹和平看了一眼穆霓凰,见她眼神中多少有些期许,既然如此,见见也好。

  “就明日吧。”

  “怒婢遵命。”

  “殿下你要见梅长苏?”

  “是啊,本王跟江左盟之间那些事情,到如今也不是什么秘密,见见也好,本王倒是想看看这个麒麟才

  子的气量。

  而且算起来,你跟江左盟也算是有些渊源,有些事情总要有个终结,明日你跟本王一起见见吧,也能心安。”

  “多谢殿下宽宏大度了了。”

  “你可是本王的王妃,本王即便是再小心眼,你人都是本王的,本王又有何惧有之呢,一些成年旧事终归要说的清楚一些。”

  -----------------

  此时的悬镜司,夏江坐在座位上,看着下方站立的几个徒弟。

  “蜀王殿下进宫之后,已经平安回府了?”

  “回禀师尊,正是如此。”

  “这蜀王殿下从金陵出发时带了六百府兵,回来时依旧只带了六百府兵,当真是艺高人胆大,夏冬,你与蜀王殿下接触最多,可知他对悬镜司的看法?”

  “师尊的意思是说,陛下有意传位蜀王殿下?”

  “从蜀王殿下覆灭南楚,金陵城中所有人都在等着看他将会如何做,也都在等着看陛下会如何做,如今他平安回府,恐怕陛下是起了这个心思。”

  “师尊,您不是常说悬镜司不涉朝堂,只办皇差吗?”

  “话是这么说,但是一朝天子一朝臣,蜀王殿下携灭国之功,如今何人可撄其锋芒虽说,悬镜司只效忠陛下,但是为师老了,不得不为你们的将来考虑啊。”

  “徒儿在南楚这段时间与蜀王殿下接触,并没有从发现他对悬镜司有任何的偏见,他的心中似乎对开疆拓土更感兴趣。”

  “好了,你们下去吧。”

  等夏冬和夏秋兄妹出去之后,夏春反倒留了下来。

  “师尊,您觉得蜀王殿下回对悬镜司不利?”

  “不好说,这位蜀王如不是他主动站出来,谁能想到他会有如此能力,短短几年豢养数万精兵强将,灭掉南楚仅仅用了两个多月,太不可思议了。

  咱们悬镜司历来效忠陛下,但是伴君如伴虎,若是这般人物登上大位,对悬镜司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都很难说啊。”

  “要不要徒儿盯一下蜀王府?”

  “暂时先不用,如今他气势正盛,手下能人辈出,若是泄露了行踪,反倒是不好,一切等候陛下旨意吧。”

  “徒儿领命。”

  出了门的夏冬兄妹,走了一程之后。

  “兄长,我想去蜀王府一趟。”

  “你想去见聂锋?”

  “是,今日师尊很是奇怪,从来没有见他如此过,悬镜司历来不参与皇子争斗,而他今日似乎关心的有点多了。

  现在只有蜀王殿下知道聂锋的下落,而且当年的赤焰逆案起因,就是聂锋的一封求援信,我要是不弄清楚,心中难安。

  我已经等了太长时间了。”

  “好,既然你想去,兄长陪你一起去。”

  “多谢兄长。”

  -----------------

  “你说蜀王答应了见我?”

  “回禀宗主,确实如此,虽然我没有见到他,但是算算脚程,应该是见到拜帖之后,就答应了见宗主了。

  宗主,咱们需要准备些什么吗?”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