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小说 重回年代,从摆摊开始赚到10亿

第八十三章:怕你出事儿!

  一摞摞垒起来的,好像是书本?

  都是一些泛黄的书本。

  胡乱码放在驴车上。

  一些新一点的,就用麻绳捆起来,再旧一点的,直接堆放在角落里,横七竖八地散落着,厚厚的一层灰,上面还有手印。

  估计是胡乱扔过来的。

  沈琰扫了一眼这些书,眼睛越来越亮。

  “那个,请问一下,你这些书,卖吗?”

  这会儿张铁匠出来了。

  他正朝着沈琰走过来,将三元钱递给他。

  听见沈琰的话,他扭头朝着破破烂的喊了句——“哎!齐根群,喊你呢!买东西!”

  那原本坐在地上的齐根群这才抬起头,懒洋洋地朝着这边看了一眼。

  沈琰这才算是看清楚了他的模样。

  一件蓝色工装,沾满污渍,下面长裤上都是斑驳污块,裤脚卷着,缝隙里都是泥巴。

  脚上穿着一双解放鞋,估计是刚从别的村子过来,鞋底厚厚的一层黄色的泥。

  露出来的小腿黢黑发亮。

  估计有些日子没洗过了。

  他戴着一顶解放帽,帽檐歪的,一笑露出一口被烟熏黄了的牙齿。

  “来嘞!”

  他将抽完的旱烟放在地上敲了敲。

  起身朝着这边走来。

  “今天铁不多,你看看!”

  齐根群踮起脚,从码得老高的驴车顶拽下一个尼龙袋来。

  里面铁器碰撞,发出铮铮响声。

  这年头,收破烂基本上都是走街串巷。

  齐根群今年四十出头。

  二十多岁就开始收破烂。

  这活儿计,不体面,肮脏邋遢。

  没小姑娘愿意跟他。

  拖着到现在,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他收破烂,基本上都是那些没人去的村子里走一圈。

  啥玩意都收。

  那些村子里闭塞,没铁匠铺,烂了的铁器只能拿来卖。

  齐根群收过来,卖给铁匠铺子,再去县城走一圈,收一些县城里的破烂玩意儿,自己拾掇拾掇,修好了再卖到村子里。

  总之也是倒买倒卖的活儿。

  不过挣的钱不多,就是混口饭吃。

  再加上家里没個婆娘,浑身上下邋邋遢遢,不少人瞧见了都害怕。

  张铁匠伸手从齐根群接过尼龙袋,拎了拎,道:“成,等会儿给你算钱。”

  他说着,指了指沈琰,“这是咱们村沈老六的小儿子,有本事着呢!”

  “刚才是他要买东西,我也不知道买啥,你问问看。”

  这就算是介绍认识了。

  沈琰笑着递过去一支烟。

  “齐叔。”

  他喊道。

  齐根群一愣。

  反倒有些手足无措起来。

  被人看低了一辈子,这会儿被一个年轻后辈恭恭敬敬喊一声叔,他是万万没想到的。

  “啥叔不叔的,这么客气做啥?”

  齐根群咧了咧嘴,又搓搓手,“我抽不惯那玩意儿,有旱烟就成!”

  沈琰只是笑,仍旧举着手,“抽一根尝尝。”

  齐根群这才接了过来。

  手掌上裂纹布满,粗糙纹路里,全都是黑色的淤泥。

  他有些不好意思地缩了缩,接过烟,挂在耳朵上,又顺道在自己的身上擦了擦。

  沈琰道:“叔,这些是书吗?”

  齐根群朝着驴车上看了一眼。

  “是啊,别的村收来的,都是前些年知青留下的。”

  齐根群解释道:“这玩意儿,太沉,那些个城里来的知青,想回去得紧,这些东西带不回去,全扔在村子里,我顺道收来,一毛钱能收一大摞!卖给城里那些教书先生,能卖出去一点,剩下的就当废品卖,勉强挣点辛苦钱!”

  沈琰了然。

  前些年知青返乡热潮兴起的时候,大批知青几乎是连夜收拾东西。

  轻装返乡,归心似箭。

  别说书本了。

  连一些贵重的东西,不好带的,全部扔在这了。

  沈琰想起苏幼雪,心里难免轻轻触动。

  为了这个家,为了果果糖糖。

  她做出了自己这辈子都无法感同身受的艰难决定。

  “这些书,能卖给我吗?”

  沈琰侧头看着齐根群,道:“有多少我要多少。”

  齐根群一愣。

  他诧异抬头看着沈琰:“你确定你要这玩意儿?”

  这些书,有些甚至都泛黄破烂了。

  卖给回收站都被挑拣一番。

  沈琰点点头,道:“要,你开个价。”

  “哎呀,这,这书你要是要……”

  他手搓了半天,干脆道:“我拿来给你看看,你确定你要不要!”

  这些书。

  都是不值钱的玩意儿。

  要是别人,齐根群也就赶紧上赶着捡便宜卖了。

  但是,沈琰这一口一个叔喊着,又给自己递了烟。

  齐根群昧不下这个良心。

  他伸出手,一把将几摞麻绳捆着的书给拽了下来。

  “你看看!有没有你喜欢的,挑几本,送你也成!反正都是不值钱的玩意儿!”

  齐根群喘了口气,道。

  沈琰没说话。

  他蹲下身子,顺手从里面抽了两本出来。

  《延河在召唤》,延河协作组,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是1975年5月。

  另一本是《映山红》。

  作者是岚晨,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期是1975年7月。

  这书被翻得很多次,边边角角都卷了起来。

  但是保存的依旧很完整。

  沈琰将书放了回去,又往里面翻了翻,眼睛忽然一亮。

  一本泛黄的小说出现在他的眼前。

  《边城》。

  封面是一片白色,周边用红色的线条勾勒出一圈方正的装饰线条。

  由上到下,从右往左。

  分别写了——“边城”“沈从文”“上海生活书店发行”。

  最下面印着——“中华民国二十三年十月”。

  这是最初版的《边城》。

  还是中华民国时候的小说。

  文学大家沈从文创造力最鼎盛的年代。

  这书早就绝版了,就连阅读顺序都是从右往左,印的还是繁体字。

  这书保存得极好。

  书页泛黄,却并没有破损。

  见沈琰拿着这本书,面露惊喜。

  齐根群赶紧道:“这是从上海那边过来的一个知青留下的,隔壁水洼村收的,听说是个文化分子,傲着哩!”

  沈琰心里欣喜。

  这些书籍,除了绝版,后世身价暴涨之外。

  更多的,是让他在这落后封建的年代,第一次产生了后世繁华文化交融的错觉。

  “这些书,我都要,你出个价吧。”

  沈琰将手里的书小心翼翼放了回去,对着齐根群道。

  见沈琰是真心想要。

  当下,齐根群道:“那成,我就有话直说了啊!这些书,你全拿去,给我一块钱,咋样?”

  这价格简直是低廉到令人哭笑不得。

  见沈琰似乎是犹豫。

  齐根群又指了指一堆散乱的书信,道:“那这些,我也全送你好了!你看成不?”

  沈琰知道他是误会了,当下赶紧应了下来。

  “行行行,一块钱就一块钱!”

  沈琰道。

  见沈琰答应了。

  齐根群也咧嘴笑了。

  “那我现在就给你搬下来!”

  他说着,将驴车上的书籍全都搬了下来。

  莫约三十多本。

  其余的还有一些零零散散的类似于书信一样的纸张。

  沈琰扫了一眼。

  大多数是下放知青无聊时候的随笔。

  很多的字都极其漂亮。

  遒劲有力,力透纸背,笔锋锐利。

  沈琰全都装进了自己的尼龙袋里。

  齐根群道:“你全拿去!省得再压车上!”

  沈琰摸出一元钱递了过去。

  又抽出一支烟。

  齐根群不肯收,沈琰直接塞到了他手里。

  “叔,以后你这些书,全都卖给我,半个月我来收一次,成不?”

  沈琰问道。

  齐根群点头,“成,反正都是不要的玩意儿,你要是要,下次就按斤称,两分钱一斤!”

  沈琰咧嘴一笑。

  这才扛着麻袋,另一只手拿着草绳捆着的三把锄头,朝着家走去。

  **

  回到家。

  果果糖糖已经醒了。

  沈荣强正在和胡爱芬说话。

  看见沈琰回来,胡爱芬赶紧快步走过来,将他身上背着的锄头给接了过去。

  “怎么才回来?你爹着急死,生怕你出了啥事儿!”

  胡爱芬担忧道。

  沈荣强扯着嗓子骂道:“瞎说啥?!谁担心他了?这么大岁数,去买个锄头都能出事儿,那是他活该!”

  沈琰只是笑。

  “妈,能出啥事儿?这么点路,我是有点事情,耽误了。”

  沈琰将沉甸甸的尼龙袋放在了地上。

  胡爱芬皱起眉头道:“你是不知道,五谷岭那边山脚下,打死了一头老虎哩!”

  沈琰:“……我听说了。”

  刚才铁匠铺那边,可不就在说这个事儿么。

  八几年,山上猛兽多,的确是危险。

  “那人家里好不容易下了四只小猪仔,要拿去卖钱呢!结果就被老虎拖走了。”

  “两家人合伙养的猪,家里大大小小几个顶梁柱全都追去了,把那老虎给打死了!”

  “可惜了,猪崽子也死了,能卖不少钱呢!”

  胡爱芬嘟嘟囔囔。

  “你以后天色擦黑了别出门,危险!”

  胡爱芬说完,沈荣强闷声骂道:“管他呢!被老虎叼走吃了才好!一个个不省心的!”

  要是上辈子的沈琰,指定不耐烦。

  但是这会儿重生了,为人父,他明白胡爱芬和沈荣强的唠叨。

  “知道了,妈,我下次一定早些回来。”

  胡爱芬这才松口气。

  “那我去烧饭!”

  沈琰拎着尼龙袋,朝着里屋走去。

  果果糖糖刚好从门口跑出来,一眼就看见了沈琰。

  “粑粑!”

  “粑粑你回来啦?!”

  两个小家伙,像是两枚小炮弹,朝着自己飞奔过来扑进怀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