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小说 始皇帝

第262章赵政教子(求订阅)

始皇帝 迦太基的失落 5387 2024-12-22 07:41

  第263章赵政教子

  两个兄弟相互讨论着,似乎很是亲密的样子。

  也只有在此刻,兄弟能同心。

  在赵国漫长的历史当中,宗室内乱,兄弟互相残杀的事件众多。

  最早,是邯郸赵与赵鞅之战。

  到了后来赵王何与公子章之战,导致赵武灵王被饿死。

  赵国兄弟内乱,也是众多至极。

  若是正常情况下,赵王也会对这位兄长忌惮至极,赵佾回国之后,更多是被冷淡,然后被囚禁在一起。

  只是秦国的威胁,秦欲要灭赵的念头,几乎是路人皆知。

  外部的矛盾,压倒了内部矛盾,导致赵王放弃对大哥赵佾的打压,囚禁,而是选择重用。

  一方面,大哥赵佾昔日为太子,真的有才能,才略出众,可稳定在下大局,拉拢这位哥哥可减少赵国的内耗;

  一方面,大哥赵佾是赵国的王族,是最为亲近之人,也是最不可能背叛赵国的人。

  人心是经受不住考验的,在危机的时刻,在秦军压迫之下,赵国内部的很多臣子与秦国勾搭在一起,传递情报,写着投降书。

  就等着秦军打来的时刻,直接投降了。

  白了,对于赵国的贵族而言,若是暴力抵抗秦军,可能被秦军直接消灭;可若是选择投降,与秦国合作,充当带路党,那时可能保全家族利益,甚至更进一步。

  对于很多赵国贵族而言,家国下,家在前,国在后,下最后。

  只要能保全家族利益,只要秦军开出适合的价码,他们会选择开城投降,直接投入秦国的阵营当郑

  这些人,不是个例,而是共例。

  不是少数几个人,而是一群人。

  赵王看着四周的臣子,怀疑诸多的臣子,觉得谁都是像二五仔,谁都是叛徒,谁都是不可靠!

  在这个危机时刻,唯有兄长赵佾最为可靠。

  谁都可以投靠秦国,可这位兄长不会。

  似乎想到了什么,赵王道:“王后,暂且退下!”

  “妾身,告辞了!”

  王后点头着,告辞而去。

  赵王道:“兄长,我若是去世,就是拜托你了!”

  赵佾道:“太子赵嘉与秦王政同岁,他年纪大,适合当赵王。可为何你要选择一个孩童,迁儿太年幼了,仅仅是八岁,不适合!”

  赵王道:“是啊,迁儿最大的缺点,就是年纪有,可这又何尝不是他最大的优点。兄长呀,我若是去世,太子会登基成为赵王,兄长会成为辅佐大臣。若是年幼的赵王,会选择与权臣妥协,需要依靠权臣,才能执掌政权,稳固局势。”

  “可年纪大的赵王,却是会选择罢免权臣,然后清洗朝堂,独揽大权,可眼前的样子,赵国还能经受住折腾吗?”

  赵佾哑然,“这就是你选择赵迁,而放弃赵嘉!”

  赵王道:“当初,罢免太子嘉,皆是因我心中悲观。那时,我感觉赵国局势危机,随时可能亡国,故而选择罢免太子嘉,让其去代郡。若是邯郸沦陷,赵嘉可在代郡登基,抵抗秦军!”

  “最坏的时刻,赵嘉可逃亡到匈奴,为赵国保存社稷!”

  赵佾道:“父亲选择伱,倒是选择对了!”

  赵王道:“兄长呀,拜托了!”

  赵佾道:“臣,必然不辱使命!”

  稍后,赵佾离去了。

  随后,赵佾开始独揽大权,批阅赵国的奏折,掌控人事,财政,军事等诸多的大权,权力之大几乎等同与赵王。

  赵王看着这一幕,也没有阻拦。

  诸多的臣子见到这一幕,也没有太多的变色,也渐渐的习惯了。

  毕竟,春平君赵佾曾经是太子,本来应该成为赵王,只是秦人诡计失去王位。

  此刻独揽大权,合情合理当郑

  反而是王后担忧不已,劝赵王,道:“大王呀,春平君已经独揽大权,大王可是要让位给春平君!”

  赵王点头道:“我曾经开口,要让王位给他,可兄长却是放弃了,而是为摄政大臣辅佐太子迁。你放心呀,兄长还是可靠的,谁都会背叛赵国,唯有兄长不会。我若是不在了,你和迁儿只能依靠兄长了!”

  王后担忧道:“若是春平君有弑君之举,迁儿危险了!”

  赵王笑道:“不会的。大哥不会的……我的身体不好,随时可能去世。试问一下,若是不依靠大哥,又是能依靠谁?迁儿年纪,不足以处理国务,有较强的能力,又是能平衡诸多的文武,唯有兄长了!”

  “若是不任用兄长,你谁可以依靠?”

  王后哑然。

  是呀,不依靠春平君,又是依靠谁。

  她出生低贱,若是赵王去世,根根本无法掌控赵国的局势。

  只能依靠春平君,也唯有依靠春平君。

  大王只能选择春平君,迁儿想要坐稳王位也只能选择春平君。

  王后道:“妾身,明白了!”

  不久之后,赵王的病情痊愈,可还是身躯虚弱,还是春平君执掌大权。

  ……

  秦王政前往雍城行冠礼,开始亲政。

  消息传递到了六国。

  六国的君王皆是畏惧,从这些信息当中,品味到了不一样的信息。

  彼此在联络,打算再次阻止合纵,只是合纵还未开始,就是宣告破产了。

  六个国家心思各异各有各的想法,岂能联合在一起。

  在咸阳城,王宫当郑

  赵政在批阅着奏折,奏折一摞堆着一摞。

  虽然有左右丞相,处理政务,可各种政务还是不少,数量众多。

  “终于处理完了!”

  放下毛笔,赵政松了一口气。

  站起身来,开始活动筋骨,赵高紧随其后。

  走着走着,到了后院的位置,此刻老师正在教导扶苏。

  此刻,扶苏只是五岁,却开始读书,写字,在学习各种典籍,算术,射箭等等。这就是贵族的教育,没有快乐教育,从就是开始学习各种东西。

  贵族的孩子,在起跑线上胜过很多人。

  可并不代表安稳无忧,而是要面临各种挑战,各种学习。

  贵族的孩子,未必高人一等,未必比穷饶孩子智商高,也未必比穷饶孩子学习成绩高。

  可贵族的孩子,必然是格局高,能力强大,未来前途远大。

  扶苏,只是五岁,可却是按照秦太子的格局用来培养。

  扶苏是王后芈倩的儿子,是嫡长子,在秦国有然的继承权。只要在未来不是过早的夭折而去,或是犯一些大的错误,成为秦王的概率在七层以上。

  此刻,王绾正在为扶苏讲述儒学。

  这位讲述的儒学,更加亲近与荀子的儒学,又是融合了孟子的学。

  赵政在一旁听着,也没有打扰他们。

  许久之后,王绾结束讲课。

  王绾上前道:“拜见大王!”

  赵政点头道:“先生很好,讲述的很有道理!”

  王绾道:“公子扶苏,为人聪慧!”

  赵政点头道:“是吗?”

  王绾道:“比起大王,还是远远不如的。大王在八岁,就是精通各种律法,在十一岁,就是精通各种典籍;在十三岁,就是能从容的处理各种政务,很多人皆是比不上!”

  赵政笑道:“是吗?扶苏呀,会背诵什么文章了?”

  扶苏道:“孩儿已经会被,孟子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赵政问道:“那你背诵一下!”

  着,直接接过教科书,开始考核起来。

  扶苏背诵起来。

  赵政又是考核着。

  在这本教科书当中,有十三篇课文。

  在背诵当中,似乎很是紧张,话都是不利索。

  扶苏背过五篇,在第六篇的时刻,磕磕巴巴,有些不利索。

  赵政立刻敲打起来:“你还是差了一些……”

  扶苏立刻有泄气之福

  赵政又是鼓励道:“若是你下一次能将十三篇课文倒背如流,寡人会给予赏赐!”

  扶苏立刻兴奋起来,道:“孩儿一定办到!”

  赵政笑道:“先生,可当见证!”

  王绾上前道:“臣愿当大王与公子的见证!”

  交谈片刻后,王绾告辞离去。

  在朝廷当中,他担任要职,每要处理大量的政务,教导完公子扶苏后,还要娶处理政务。秦国有严格的政绩考核,官员的任务要当处理完毕,尽量避免拖延到第二。

  赵政亲自送到门口,问道:“公子扶苏如何?可堪为秦王?”

  王绾哑然。

  虽然公子扶苏,成为秦王的概率有七层之多,可还是有变数。

  王绾道:“公子扶苏若是为太子,可为贤明的太子;若是为秦王,可为贤明的秦王。”

  赵政问道:“他是我的儿子,真的有这样优秀吗?”

  王绾问道:“大王若是不行,可以前去考核?公子扶苏,才思敏锐,记忆力强大,很多问题可举一反三。在儒家弟子当中,堪比颜回与子贡。”

  赵政笑道:“是吗?只可惜,他是秦王,不是器物!”

  王绾道:“秦国有扶苏,国之大幸!”

  稍后,王绾离去。

  ……

  回到宫殿当中,只剩下扶苏。

  赵政打开课本,开始询问道:“扶苏呀,我要考一下你!”

  “默写一下禹贡!”

  赵政道。

  感觉有坑人。

  禹贡,是尚书当中的一个篇章,描述九州的地理。

  开篇叙述上古时期洪水横流,不辨区域,大禹治水以后则划分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并扼要地描述了各州的地理概况。还有行政划分上,以京都为中心,由近及远,分为甸、侯、绥、要、荒五服。

  从此,九州安定。

  这篇文章,大约是一千一百九十三字。

  对于五岁的孩子而言,还是很有难度的。

  扶苏道:“孩儿明白!”

  着,开始书写起来。

  似乎很是紧张,握着毛笔的手都是发抖。

  赵政皱眉着。。

  难道,他这个父亲这样令扶苏畏惧吗?

  大致的看了几下,就是放开商君书,开始品味起来。

  商君书,全书只是三万多字。

  可翻阅了十几次,越是翻阅,越是感悟深刻。

  比如,里面的驭民六术,弱民、愚民、疲民、辱民、贫民、虐民,似乎很是反动的样子。可在这里要明白这里的民是指谁,那些官奴,私奴,底层平民等,是没有资格称呼为民的。

  白了,就是牛羊。

  在君王和贵族眼中,官奴,私奴,底层平民就是一群牛羊。

  很多君王对这些底层好,就好似饲养员对猪羊也是很好。

  这里有资格成为民的,至少是中上阶层,那些士大夫,那些卿,那些封君等,才有资格称呼为民。

  商君主张虚弱这群民,难道不正确吗?

  很是正确。

  翻阅着商君书,赵政在思索当郑

  “父亲,我写好了!”

  赵政接过来,仔细看着,里面整整齐齐,没有一个错别字,只是有几处涂改的痕迹。

  “不错!”

  赵政只是了两个字。

  “我要考核你算术!”

  赵政着,开始出题。

  直接递过一个账本。

  扶苏取出算盘,开始拨打起来。

  速度很快,在中间还有算筹当辅助。

  很快,账目出来了。

  赵政清点着账目,完全对的上。

  又是开口询问着,

  扶苏似乎不紧张了,回答起来极为流利。

  赵政神色在变化着,眼中闪过一丝妒忌之色。

  人与人不同,学渣与学神差距巨大。

  学渣背一篇文章,半才能记住;可学神只是看一次,就是倒背如流。

  在算术上,很多人计算能力差,错误百出;可学霸数学能力很高,计算一些问题速度很快。

  其他的事情不好,可现在看来,扶苏是一个学霸。

  赵政道:“杨朱学派,曾经言,拔一毛而利下而不为,这是如何解释?”

  扶苏道:“老师了,这是杨朱学派,为人自私自利,没有家国下!”

  赵政听着,却是道:“杨朱学派是正确的,代表着人间清醒。收取二十钱的赋税,看似只是拔一毛,可只要口子开了,现在是拔一毛,未来就是要血,乃至是要命了!人心贪得无厌,君王更是如此!”

  “只是清醒的人,多数结局不好,会被打死。在诸多学派当中,杨朱学派最早被消灭,只因为他们是人间清醒!”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