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小说 抗战之我是参谋不带长

第34章 地道战

  团长这边没什么问题,赵琳匆匆忙忙跑回去准备把地道战给整理出来。

  很快,抗日军民对道路的破坏起了作用。

  他们挖断了许多公路、铁路,炸毁了桥梁,设置了路障和陷阱。

  这些措施让日军的行军速度大大降低,极大地干扰了他们的行进和机动性。

  日军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修复道路、清理路障,这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与此同时,大家也发现了一个问题:虽然这种破坏行动可以有效地阻碍日军,但它对自己人的行动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由于道路被破坏得如此严重,抗日军队自身的补给线和交通线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干扰。

  物资运输变得困难,部队之间的联系和协同作战也受到了限制。

  为此,刘师长深入调查了解,从实践中总结出一套只利于我、不利于敌的交通战略战术。

  把单纯的破路变成挖交通沟。

  将村与村相连的大车道,挖成深、宽各4尺的道沟,沟底与顶口之间再开出一个台阶,可作行人便道,沟底可供大车和牲口通行。

  这样的道沟,敌人的坦克、装甲车无法通行,而八路军以及游击队等抗日军民却可以灵活机动得对鬼子进行偷袭和转移。

  而这个时候,771团独特的挖沟方法也传到师长那里。

  刘师长一下就明白一米六的意义了,又赶紧通知有条件的地区,把沟再往下挖三十厘米。

  这个沟一出来,鬼子是气的跳脚。

  这也是为什么从红军到八路军再到解放军,志愿军,我军越打越强的重要原因。

  现在很多书本也好,影视剧也好,都着重表现了我军的艰难困苦和英勇无畏。

  就好像八路军就等于穷鬼和不怕死。

  说到穷,实际上就算是抗战时期,八路军都比蒋军底层士兵过得好。至于解放战争时期就更不用说了。

  说到不怕死,确实是这样。但是过于强调不怕死,就给不明真相的人一种,我们的军队能打胜仗就是因为不怕死。

  不怕死固然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但是更多的是思想教育,官兵平等,民主,不断学习总结经验,有好的经验全军分享。

  如果单单靠不怕死,义和团都能赢了。义和团用冷兵器对抗枪炮,他们怕死吗?最后还是失败了。

  赵琳这边,经过几天的走访观察,充分了解冀南这边村落布局,鬼子部署之后,终于拿出来了地道战的初步草图。

  这天赵琳兴冲冲得来找团长

  “团长!你知道地道战吗?”赵琳看着徐琛说道。

  “地道战?这是什么战术?你说来听听。”徐琛一脸疑惑地问道。

  赵琳笑了笑:“团长你来看我画的草图。地道战就是利用地下通道和地道系统,与敌人展开战斗的一种战术。”

  她开始详细讲解地道战的原理、优势以及如何实施。

  这时候听到地道战三个字觉得赵琳又有鬼点子的几个参谋也围了过来。

  众人听得津津有味,当他们明白了地道战的精髓后,纷纷拍案叫绝。

  “这个战术太妙了!到时候鬼子来扫荡,就不用转移老百姓了,只要我们地道挖的足够隐蔽。

  不仅如此,我们的兵力还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而鬼子的优势却极大地削弱了。”一名干部兴奋地说。

  “是啊,这样一来,我们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打击敌人,而且还能保护自己和老百姓。”另一名干部附和道。

  团长也非常认同,笑着点点头:“确实不错,所以我们要立刻组织战士们学习这种战术,并做好相关的训练工作。同时,也要尽快找到合适的地点,开展地道战的试点工作。”

  几人传阅了赵琳画的草图,又问了一些细节,赵琳也补充道“这只是初步设想,我们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还有就是让大家都开动脑子,想想还有什么是我没想到的。尤其是洞口的布置,还有火力点和陷阱的布置。”

  徐琛也一脸沉思“确实,洞口必须非常隐秘,同时也要做好每一个洞口被发现之后的预案。大家都要去想,包括咱们老百姓。”

  很快地道就在一个堡垒村开始试点了。

  人民群众的智慧果然不容小觑,他们挖掘的洞口一个比一个隐蔽,让人难以察觉。

  群众的力量更是伟大无比,仅仅只用了短短三天时间,村子的地道便已经全部完成。

  只要这个地道可行,就在别的村子也推广,然后将各个村庄相互连接起来,就能形成完整的地道体系了,但这也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这天徐团长等人来到村里对地道进行检验,发现效果很不错,是攻防一体的工事。

  地道唯一怕的就是鬼子的重炮和飞机。

  现在道路被挖断,铁路也不断被破坏,鬼子后勤压力增大,尤其是重炮送不上来。

  再加上八路军又一次化整为零了,鬼子不可能为了对付某个村子就把重炮来过来进行炮轰。

  飞机就更不可能了,中国那么大,主战场那么多,能支援后方的还是很有限的。

  因此目前地道确实是打小鬼子神器。

  徐团长决定去请旅长过来检验一下。

  赵琳等人留在村子里继续实验,看还有什么没想到的。

  来到村长家,一座宽敞的院子映入眼帘,院子里养着几只鸡和鸭,门口有一只狗正懒洋洋地晒着太阳。

  走进屋内,一个皮肤黝黑、满脸皱纹的老汉正迎了出来,露出了一口黄牙:“来了啊!”

  村长虽然已经年近六十,但由于常年劳作,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大一些。不过,他那结实的身板和有力的双手,还是让人感受到他的力量。

  他的形象和电影地道战里面牺牲的老村长有点像,赵琳突然想起来,电影里面鬼子半夜来扫荡,是老村长摇响了村口大钟给众人示警,但是自己却牺牲了。

  这次绝不能发生这种事情。赵琳赶忙给村长建议,组织护村队巡逻,再让八路军战士组织明暗哨,务必不能让鬼子悄悄摸进来。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