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小说 黄山云隐录

第两百一十五章 对牛弹琴

黄山云隐录 天涯逢缘 3078 2024-12-20 02:37

  王莽继续滔滔不绝地说道:

  “方逸先生,你回来的正是时候。

  如今这天下乱臣四起,个个都不听予大新的号令。

  你可一定要帮予整治一番……”

  方逸这才反应过来,感情这王莽到处找自己是为了这个。

  不由略带讽刺地打断道:

  “王莽,你不会是想让我替你去打匈奴吧?”

  王莽连连点头:“方逸先生所言极是!

  以先生的神通广大的道法,若是代予之大新出手,四方蛮夷必然皆为土鸡瓦狗!”

  方逸再次感受到了王莽那难以理解的奇特思维。

  他无奈摇头道:

  “王莽啊王莽,

  你难道觉得现如今的老百姓过得还不够苦吗?

  你做的蠢事已经够多了!

  接下来该好好休养生息,别再劳民伤财了!”

  正在兴头上的王莽突然止住了话头,脸色也随之阴沉下来。

  “方逸先生,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方逸也收敛了久别重逢的喜悦,语气略带冷淡地回应:

  “自然是字面意思。

  你难道没有察觉,如今天下就因为你那些莫名其妙的复古新政,即将要大乱了么?”

  王莽脸色更加难看,

  “方逸先生,予敬重你是得道高人,才对你这般客气。

  你不帮我也就算了,可为何要这般诋毁予的新政?”

  方逸被王莽的话噎了一下,感到有些莫名其妙。

  王莽继续说道:

  “就算没有你,予的王者之师也一定能够踏平四夷!”

  方逸没忍住讽刺道:

  “那你倒是火速发兵踏平四夷啊!

  为何这些年持续派大军集结,却一直相互对质?

  以至于匈奴那边骑兵不断袭扰,百姓反倒成了最惨的受害者。

  你到底在图什么?”

  王莽神色坚定,立刻斩钉截铁地回应道:

  “予当然是遵循儒家圣王的功业!

  天无二日,土无二王,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予从黄门郎一路走至如今大新天子,期间所收到的祥瑞,都是对予成功的肯定与助力。

  因此,予必须代表华夏,将儒家学说贯彻在与四夷的关系之中。

  ‘天下’有,且只能有一个王者,这是不容置疑的。”

  王莽说到此处,话锋一转,流露出罕见的无奈:

  “并非予不想与四夷保持和平,

  但这种和平必须建立在‘内华夏而外夷狄’的秩序之上。

  秩序,必然要优先于和平。

  同样,在大新的经济领域,哪怕‘儒家改制’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经济。

  但改制的政治意义仍然优先于经济的稳定。”

  王莽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

  “予若不按此行事,又如何肩任为儒家圣王?

  予受禅的前提、新朝的合法性等,都会受到根本性的损害。

  方逸先生,你游历四方,见识广博,能理解予的立场与苦衷吗?”

  方逸真是想不到,王莽的想法居然如此离奇。

  忍不住开口问道:“那你为何还要请我出手?

  难道现在就不需要再做你的儒家圣王了?”

  王莽听后,脸色愈发阴沉,

  “予自然期望能成为一位怀柔远人、享受万里贡赋的大新君王。

  可那些匈奴蛮夷给脸不要脸,这叫我如何能够宽恕他们?”

  方逸一时语塞,罕见的感到一阵无力。

  随后换了个话题,批评道:

  “暂且不提外交和经济,你看看内政,也被你弄得一团糟。”

  王莽闻言,怒火瞬间被点燃,

  “方逸,你说得倒轻松,予每日兢兢业业,不辞劳苦,

  宫中大小事务几乎都由予亲自决策,谁又能体会我的辛劳?”

  方逸叹了口气,“你每天都精力充沛,到处改名,甚至把我居住了几千年黟县都改名为歙县。

  你有这闲工夫,何不多花点时间在官员管理上,让他们为你分担一些事务?”

  王莽听后更加愤怒,“予这是重视名学,讲究名实相符。

  予之新朝,已经从法家帝国转变为儒家王朝,社会性质都变了,名字怎么能不变?

  予以后还会进行更多的更改。

  至于那些官僚,他们只是形同虚设罢了。

  只要予精心制定出礼乐制度,并颁布改制的法令,

  社会就会自行运转,达到和谐稳定状态。

  天下自然就会太平!”

  方逸听后,简直想说脏话。

  随后深吸了一口气,耐着性子继续说道:

  “你自以为熟读儒家经典,以儒家圣王自居,但实际上却误解了儒家的核心理念。”

  “儒家学派确实推崇垂拱而治的理念,但这并不意味着儒家否认职官系统在国家治理中的关键作用。

  实际上,《周礼》更名为《周官》,正是因为儒家看到了其中所描述的周代理想官僚制度的价值。

  在战国时期,儒家观察到最早变法的三晋和秦国开始建立适合集权政治的早期官僚体系,于是创作出《周礼》,旨在改造法家的官制。”

  “垂拱而治只是儒家对周代宗法礼乐统治的想象与寄托,

  在这种理想状态下,天子无需事必躬亲,因为有一套完备的官僚体系在发挥着作用。

  然而,你却将官僚体系的意义仅仅局限于展示儒家的神圣性。

  这不是本末倒置么?”

  王莽听后,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正当方逸以为自己的劝诫终于起了效果时,

  王莽突然情绪激昂起来,愤怒地反驳道:

  “方逸,予真不明白你为何要如此诋毁我。

  予每天与众多儒学泰斗共同探讨儒家理想,难道我们所有人都错了,唯独你是对的?”

  方逸闻言,心中涌起一股深深的无奈,感觉自己正在对牛弹琴。

  沉默了片刻后缓缓开口:

  “你让我想起了一位故人。”

  王莽一愣,好奇地问道:

  “方逸先生想起了谁?

  但说无妨。”

  然而,方逸并未直接回答,而是话锋一转,答非所问道:

  “你说你每天都与儒学大师们深入讨论学问。

  但你们可否说得清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不等王莽回答,方逸便自顾自地继续道:

  “如今你们所研读的‘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虽然数量上看起来并不多,但其中的每一部都足以让儒生们耗尽毕生的精力去探寻其深奥之处。”

  “这些经典的难度,并不仅仅在于文字的晦涩难懂或内容的深不可测。

  事实上,真正的挑战在于每一部经典都拥有众多不同的解读和阐释。

  历代的大儒们,凭借自己的学识和体悟,对这些经典作出了各式各样的注解和解释。

  在他们眼中,这些由古圣先贤留下的经典,每一个字都蕴含着深不可测的智慧,值得人们细细品味和深入解读……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