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小说 灭清:从活捉皇太极开始

第三十三章 最后的机会

  明人过年,女真人也在过年。

  建州女真是不是乱认祖宗不知道,但这个民族没有文化是真的,所以皇太极才会饮慕汉文化,并重用汉臣,过春节也就慢慢成了女真人的一项活动。

  不过这个年注定过不好。

  皇太极被生擒,陷在了大明。

  阿敏、葬古尔泰和多尔衮等素有野心之辈兵戈相向。

  代善之前虽拥护皇太极,但在皇太极失陷后,这只老狐狸就立刻成了骑墙派,阿巴泰和济尔哈朗等忠于皇太极的旧部想扔立豪格,却力有未逮。

  没了皇太极的后金,直接陷入了分裂。

  一位雄才大略、英明果决、威望素著的领袖对一个正在崛起的民族太重要了,就像成吉思汗之于蒙古,没有铁木真,哪来的蒙古,皇太极之于后金亦然。

  前番入关寇掠大明,对正在崛起的后金来说,是一记沉重的打击。

  谁也不曾料到,英明睿智的大汗会在大军护卫之下被人捉走。

  就好比一位成功人士功成名就正准备登台演讲之际,被人一棍子敲在了后脑勺上,瞬间喜事变成丧事,让正在从部落联盟向封建皇权转型的后金顷刻间陷入内乱。

  大年初三,济尔哈朗和阿巴泰等人闭门私会。

  而参加会晤的,还有一位汉臣范文程。

  此辈不用介绍了吧,范仲淹后人,我大清开国名臣。

  此时的范文程一脸风尘仆仆,难掩疲倦之色。

  不过济尔阿朗、阿巴泰等人自然不会在意一个汉奴辛不辛苦,在女真权贵的眼里,汉人就是羊圈里的绵羊,这些汉人奴才能为大金卖命都是他们的荣幸。

  这叫什么?

  应该算是民族自信心吧!

  听着讽刺,可从努尔哈赤始,建州女真与大明征杀伐数十年,踩着明人尸骨,饱饮明人之血不断壮大,直至建立了大金,军事上的不断胜利让女真权贵的自信心膨胀到巅峰。

  在这些人眼里,明人懦弱的就像羊圈里的羊。

  皇帝昏聩无能,军队稀烂的一塌糊涂。

  守着最肥沃的土地,却无与之相匹配的武力。

  这不是绵羊是什么?

  范文程在女真权贵这里是没有座位的。

  阿巴泰直接问:“消息确认了吗?”

  范文程伏地答:“已经确认,大汗确实不曾遇害!”

  “太好了!”

  阿巴泰奋然击节道:“明人的狗皇帝虽然昏聩无能,但这次总算做了件好事,竟然没杀大汗,哼,这些无能的明人就会玩弄些阴谋诡计,真是一群废物。”

  济尔哈朗亦振奋道:“既然大汗没死,那就有机会。”

  豪格则死死地盯着范文程道:“营救父汗之事就交给你了。”

  范文程大拜道:“奴才敢不从命。”

  阿巴泰忽然问:“可打听到抓走大汗的是何人?”

  范文程道:“已经打听清楚,此人叫周启,本是宣镇军中一卒,此番因功被明国皇帝封为破虏侯,此人年十五……不对,过年就该十六了,据说其人之勇无有匹着。”

  “这个该死的狗贼!”

  豪格咬牙切齿:“他日灭火明国,定要将此贼抓来千刀万剐以泄心头之恨。”

  阿巴泰素来有谋略,沉声道:“不可大意,此人能在数千大军中抓走大汗,在燕山杀我女真勇士数百,其勇力纵是我女真也无有勇士可及,切不可轻敌。”

  济尔哈朗亦道:“阿巴泰说的对,万不可轻敌大意,日后若战场上遇到此人,万万不可亲临阵前,免的为此贼所害,集重兵杀之即可。”

  豪格兀自切齿,心中充满了愤怒。

  阿巴泰却已经和范文程商量起了营救皇太极之事。

  本以为大汗已经被明国皇帝杀了,结果此前却接到锦州明军送来的信报,才知道大汗还没死,被明国皇帝关押起来,还送来了大汗的亲笔信。

  命令他们支持二贝勒阿敏继汗位。

  简直岂有此理!

  阿巴泰等人又不傻,这分明非是大汗本意。

  可皇太极未死,又给了大家希望。

  自不可能倒向任何一方,然豪格无谋,威望不足以服众,于是就商量着营救大汗,并派范文程去刺探情报,皇太极被捉走后,这些汉人奴才日子都不好过。

  其他女真权贵对待汉人奴才可不似皇太极般宽容。

  动辄打骂都是轻的,不高兴了杀人为乐都不稀罕。

  范文程等汉臣盼皇太极回归之心甚切,对营救之事自格外上心。

  甚至不惜以身犯险,亲自赴明境刺探情报。

  商量一番,定下了营救之事。

  范文程顾不得疲累,又下去安排诸事。

  想救回大汗当然不容易,但也不是没机会。

  辽东苦寒,这些年大金能养活数十万军民,还要多亏了那些汉人的商贾,大江南北京师诸边,有的是人愿意为大金卖命,即使朝中权贵也多有逐利往来者。

  只要谋划得当,还是很有希望的。

  范文程干劲满满的,对营救之事很有信心。

  必须要大汗救回来。

  没有大汗,他怎么实现人生价值。

  没有大汗,剩下的这些女真人個个皆是粗鄙不名、率兽食人的粗蛮匹夫,如何能带领大金实现入中中原的目标,若不能入主中原,自己背负骂名投靠异族所图何为?

  ……

  在大明过的第一个年算不上热闹。

  以前老家过年,光走亲戚都要好几天。

  现在到好,除了大年初一参加了一次朝宴,晚上又在定西侯府蹭了顿饭,就没有什么亲戚可走了,主要是想走也没亲戚,以前觉的烦,现在却觉的多几个亲戚也好。

  不然大过年的,成天待在侯府也太凄凉了。

  周启前思后想,决定去拜访下徐光启。

  他对这个人比较感兴趣,之前在文渊阁聊的还不错。

  此人也算是大明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先驱,不管其倡导的中西方交流结果怎么样,但至少初衷是对的,历史已经证明了,闭关锁国要不得。

  西方工业革命爆发在即。

  现在是大明最后的机会,也是华夏民族最后的机会。

  再不睁开眼看世界,就没机会了。

  中西方交流是对的,但这个交流方式和过程却有待商榷。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